| |
|
元江縣工商聯“借智借力借勢”,做好“結合聯合融合”,在思想上破冰、能力上破題、作風上破局,推動工商聯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借改革之力,聚工作合力。緊扣“增三性”“去四化”,深入貫徹落實《元江縣群團組織“一體化”建設工作方案(試行)》,著力破解群團組織力量薄弱、陣地分散、資金不足、特色不顯,以及工作對象交叉、重復勞動等問題,形成了“黨群共建、群團內聯、社群外聯”的工作格局。
借部門之力,聚發展之智。發揮元江縣委統戰工作領導小組民營經濟統戰工作聯席會辦公室的職能,協調政府相關職能部門主動為55家企業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務、送溫暖。發揮政協工商聯屆委員工作站的作用和優勢,反映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家發展狀況和思想動態。健全“1(工商聯)+N(政府相關部門)”部門合作機制。加強與檢察、人社、總工會、工信等部門的協作,積極主動策劃開展各類共建活動,充分釋放“涉案企業合規第三方監督評估”、“民營企業評議政府職能部門”、“勞動關系三方協調”等服務機制的作用,扎實開展法律三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招聘活動等工作。2月份,與人社聯合開展“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活動,招聘會進場招聘企業共15家,向求職人員提供近15000個崗位,進場求職人員達500余人,發放各類宣傳材料2000余份。
借金融之力,做專業化服務。運用“數字工商聯云平臺”,建行元江分行累計授信小微企業貸款金額2.88億元,2023年第一季度為309戶企業發放貸款2338萬元;與元江農村信用聯社開展創業貸款貸前、貸中、貸后“保姆式”服務,落實創業貸款扶持創業、擴大就業政策。
借商會之力,助力鄉村振興。以產業共興、就業共幫、組織共建的村企“三聯結”為載體,引導民營企業、商會助力鄉村振興。目前,引導17家執委企業與37個行政村簽訂“萬企興萬村”幫扶協議。阿郎邦克農業服務有限公司自2022年5月成立以來,帶動壩木村農戶300余戶(其中:脫貧戶41戶),銷售梯田紅米等12964公斤,開展米類、土雞土鴨等訂單售賣7次,銷售收入32萬元,其中,助農收入25萬元。3月份,元江興茂農業生產資料有限公司、云南綠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云南勇良種業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到農場田社區開展綠色農資“萬企興萬村”行動,通過發放代金券、全場消費立減、現場贈送禮品等優惠方式展開促銷,活動中共計500余人參加,現場發放優惠券270張,新增100多名會員客戶,交易額達10萬余元。
借議案提案之力,發出工商聯聲音。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廣泛動員引導民營企業家通過人大、政協相關平臺和渠道建言獻策,貢獻工商界的集體智慧。在2023年政協元江縣第十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工商聯界政協委員共提交提案15件,其中“關于推動玉溪企業搭上中老高鐵快車的建議”被列為大會發言提案。一季度,選取25戶不同行業、規模的民營企業,圍繞企業開工情況、營業收入、招工招聘活動、社保繳納、宏觀經濟形勢預期、企業發生勞動爭議的情況、政策或服務支持等為主要內容問卷調查開展“2023年民營企業春季開工后勞動用工情況”問卷調查,并形成調研報告及時反映民營企業意見訴求。元江康達鐵合金有限公司、元江縣永發水泥有限公司榮獲云南省工商聯“2022年民營企業調查點工作先進企業”稱號。
借新媒體之力,宣傳工商聯的好故事。通過公眾號、微信群、商會QQ群等新媒體,結合《工商聯簡訊》、宣傳欄,始終將反映民營經濟發展成就和民營經濟人士呼聲作為信息宣傳工作的重要內容。聚焦“兩個健康”,及時呈報了《關于泛亞鐵路交匯區樞紐經濟發展情況報告》《元江縣專精特新企業調研報告》等調研報告。元江縣工商聯在2021年、2022年連續兩年被中華工商時報社評為民營經濟新聞宣傳陣地建設成效突出單位。
(元江縣工商聯 王江明)
|